科主任:李捷
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14年11月,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锻炼出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娴熟的医疗队伍,有丰富的解决各种疑难、复杂、危重病的能力。目前,科室人才梯队良好:拥有重症医学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含硕士研究生1名),均具有市内三级医院进修或规培经历;拥有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6名,其中七人取得专科护士资质,大部分成员均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经历。
科室现位于新住院综合大楼三楼,病区总面积逾400平方米,设有10张监护病床(其中1张设在隔离病房,为全层流病房)。设有动态空气消毒杀菌系统、24小时不间断中央监护系统,美国PB760、美国PB840、德国Drager等有创、无创呼吸机10台,其中便携式呼吸机1台,高流量呼吸治疗仪1台,拥有心脏临时起搏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无创心功能监测仪、血液净化机、血气分析仪、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设备、进口纤维支气管镜系统、进口微量注射泵、进口肠内营养注射泵、医用振动排痰机、进口除颤仪、物理增温(降温)设备等,能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科室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2017年以来,科室人员先后积极参加了全军重症医学大会、中华医学会第11-14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中国老年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历届年会、重庆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年会暨两江国际重症论坛、中国医师协会重庆市重症医学分会2017-2020年会、重症呼吸治疗培训班等相关学习交流,引进硕士研究生1名,按医院规定定期接收内科系统轮转医师10余名;每年承担实习医师及实习护士带教数十人次;科室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在职培训,3人取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资质、2人取得中华医学会重症超声医师资质、5人取得重庆市重症医学护士专科资质、2人取得重庆市重症医学科CRRT资质、1人取得重庆市PICC护士资质。
科室注重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陆续开展了胃空肠管置入术、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无创及有创血流动力血监测、经鼻了高流量呼吸治疗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救治水平。其中,《CRRT在临床中的应用》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分别获得2015年度和2018年度医院新技术“三等奖”,《BNP、RDW、CRP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获得2016年院级科研立项。近三年来,每年在国内各类期刊发表论文3-4篇。
近年来,科室多名同志获医院”优秀护士”“优秀共产党员”“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2016年,兰霞医师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第一届重症医师英语病历交流大赛“重庆赛区优秀奖”。2019年,李捷荣获医院中国医师节优秀评比“精诚厚德管理者”称号,尹琦、李文清分获医院无菌技术操作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李文清获得医院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我是团队中的一员”演讲比赛“一等奖”,科室和黄凤琪分获护理小讲课比赛“集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最佳课件制作奖”。2020年,黄凤琪、余慧英、李文清、程小莉、张亚荣获医院5·12护士节优秀评比“逆行天使”称号,倪莉荣获医院中国医师节优秀评比“疫线白衣”称号,重症医学科党支部荣获医院“2019-2020年度优秀党支部”称号,李文清获得2019年重庆市卫生建康委“优秀共青团员”并代表医院先后在医院5·12护士节、医院党建会、重庆八中及九龙半岛开发公司等进行了“援鄂经历分享”以及在中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纪念大会上作题为“逆行荆楚全力战疫——白衣执甲的传承和担当”的分享。李文清抗疫日记:“你好,凌晨四点的武汉”及“凌晨四点的武汉充满希望”等战疫报道,先后在华龙网、上游新闻发表,2月29日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
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将运用重症医学先进诊疗技术手段,帮助病人重建新的生命平衡之机,为后续专科治疗赢得时机;以“诚实、勤勉、细致、人道”的工作作风,与全院同仁一起携手撑起生命之重托,让爱与使命温暖随行。
李捷
科室:重症医学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级别:
擅长:对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严重休克、严重复合伤、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重危手术后恢复、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具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和较高的抢救成功率。
蒲彬玉
科室:重症医学科
职称:主治医师
级别:
擅长:对各种危重急症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能独立开展动静脉穿刺置管、气管插管、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
陈钰灵
科室:重症医学科
职称:医师
级别:
擅长:能熟练诊治内科各类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熟练处理急危重患者抢救。
刘萍
科室:重症医学科
职称:主治医师
级别:
擅长:擅长对重症肺炎、消化道出血等诊治,具有丰富的抢救经验。能独立开展深静脉穿刺术、气管插管术、腹腔穿刺引流、床旁纤维支气管检查等,能熟练应用有创及无创呼吸技术、持续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循环支持治疗,心肺脑复苏技术、营养支持技术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